第五次战役,廖政国对彭飞和戴克林的无视,恰恰是20军获胜的关键
发布日期:2025-02-05 09:05    点击次数:55

在部队里,我们常常听到的一句话便是“服从指挥,听从安排”。不过,在第五次战役当中,廖政国对彭飞和戴克林的无视,却成了20军取胜的关键。这是为什么?

1951年5月21日,第五次战役第一阶段宣告结束,军长兼政委张翼翔由于生病而暂时返回祖国。此时,20军交由副军长廖政国负责。

廖政国于1913年生于河南罗山县。他出生之后,并未与父母一同生活,而是跟着姑母生活。姑母家的经济状况十分糟糕,可即便如此,姑母仍然尽力让廖政国像其他孩子一样能够读书上学。

1930年,17岁的廖政国在校长傅博安的介绍下入党,之后便投身红军部队。这或许是源于他童年的艰苦生活,又或许是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所致。

当时局势紧张且战事不断,廖政国刚加入红军就直接投身到硝烟弥漫的战场,跟随红军部队攻打金家寨、围攻六安城。

加入红军后的第二年,英勇且富有智谋的廖政国成为了红4军10师的见习参谋。没过多久,他就担任黄安独立团的连长、警卫营副营长。在参加战争的岁月里,廖政国全身伤痕累累,而对他影响最为深刻的当属那次“断臂事故”。

新四军于黄桥进行整训时,那日,廖政国麾下有位连长前来找他,并反映了一些状况:“咱们缴获的泰州造手榴弹,试用后效果欠佳,每三个里面能炸响的仅有一个。”

这是怎么个情况?你仔细跟我讲讲。

雷管和引言这东西没个准儿,引爆的时间有时慢,有时却比较快,甚至还没等脱手就炸了,不过没啥威慑力,杀伤力也小。

有句古训为实践出真知,未经多次实践,不可妄下结论。

廖政国提出建议:“你搬上一箱过来,都试一下。”

廖政国见连长把箱子搬来后指示道:“开一箱来打,总能发现规律的。”

廖政国下达指示后,连长便开始行动。过了几分钟,廖政国叫住连长:“行了,停下来吧。我发现问题了,问题主要出在引线上。咱们把剩下的搬回去,拆几个研究研究,没准就能找到问题所在了。”

廖政国做出指示后,连长这次并未马上行动起来,而是拦住廖政国说道:“团长,这恐怕不妥,这么做太危险了!”

廖政国并未听从连长的指令,径直从箱子里取出一枚手榴弹,然后一声不吭地开始拆卸。在拆卸之时,手榴弹的木柄部位冒出了白色烟雾。看到这种情况,廖政国抬起手臂打算把手榴弹扔到窗外去,然而就在他要扔出去的瞬间,他发觉窗外正站着一群干部在听课。

没辙了,他只能把手榴弹朝着屋里投去,却发觉政委正在屋里休息。这可糟了,屋外不行,屋里更不成。就在他琢磨到底该往哪儿扔的时候,手榴弹在他脑袋上方爆炸了。

于是,他成为了独臂将军。

廖政国虽失去了胳膊,但留下了无尽的毅力,他并未因残疾而丧失奔赴前线作战的勇气。

1950年,廖政国随大部队投身抗美援朝战争,出任志愿军20军副军长一职。对他而言,这场战役无疑是其战争经历中最大的一次考验。

在第五次战役第二阶段的战斗进程里,20军180团所负责防守的长古峰过早失守,这一情况给20军带来了极为严重的影响,致使20军陷入到危机当中。

20军指挥所收到这个消息后,军部马上被一种凄凉的气氛笼罩起来。开古峰是左翼60师的主阵地,为全军防御体系的关键之处,它的失陷在某种程度上会对最终战果产生影响。

就在军队绞尽脑汁重新规划战略部署之时,雪上加霜的是,敌军又攻占了另外两个重要的制高点。

廖政国与军指挥所距前沿阵地仅六千米,在此情形下,为保障20军的安全,理应对部队进行转移。

廖政国有着不一样的想法,关于是否要转移,他觉得当下并非转移的良机,不如先留在原地观察下情况再作打算。

60师师长彭飞得知廖政国没有及时转移,于是打来了电话。

“你在做什么?怎么还不撤离?前方有多危险你难道不清楚吗?”

“我的指挥所还在这儿,什么时候转移那是我的事,你别管!”

彭飞见劝阻没有效果,就给59师师长戴克林打了个电话,把廖政国未转移阵地之事详细地说了一遍。

戴克林知晓此事后,又给廖政国拨了一通电话。可这通电话打过去,戴克林不仅没能劝服廖政国转移阵地,还被廖政国无视了。

廖政国在这件事上有自己的想法,因此,面对彭飞和戴克林的好心劝说,他只能不予理会。

不过,就在这天晚上,事情出现了转折。

廖政国不同意转移指挥所,他手下的几个师长对此既困惑又恐慌。敌军占领了制高点,这会给他们部队带来极大的不利影响,稍有不慎,部队就可能被敌军轻松拿下。

这种情形下,如何保全部队成了众人面临的最紧要问题。于是,廖政国麾下的几位师长紧急连夜召集会议,经过一番商议,决定竭尽全力抵御敌人的攻势,师级干部也纷纷奔赴前沿团督导作战。

一夜战斗过后,20军转败为胜,廖政国对彭飞和戴克林的漠视,却成了20军取胜的关键。

从这件事能够看出,廖政国打仗很有自己的一套。需要下定决心时他绝不犹豫,该果断行事时他毫不犹豫。

在这场战役里,类似的事情还发生过一回。

当日,廖政国率领轻便指挥所跟随59师、58师途经榆川里朝着休整集结地进发,途中需沿着华川湖南侧翻越灰谷岭的盘山公路。

傍晚将至,廖政国乘车行于队伍一侧,当行至灰谷岭附近时,队伍忽然停滞不前,不论是步行者还是乘车者,都被堵在了半路上。

前方的路是不是太过险峻了?或者是前方遭遇战事了?当下,廖政国也难以作出定论。

行军队伍行进得极为缓慢,犹如乌龟爬行一般。等到后半夜的时候,出于安全方面的考虑,队伍便暂时停了下来。

当众人打算就地休整之时,不远处传来了低沉的炮声。

廖政国心里一下子警觉起来,这肯定不是什么好兆头。

就在此时,跟随他行动的一名参谋下了车,跑到队伍前方,示意队伍往边上靠一靠,这样汽车就能通行了。吉普车在众人的礼让下行驶了几里地,来到一个急转弯处,就再也无法前行了。

兄弟部队有一辆装着手榴弹的汽车倒在公路上,被他们发现了,很明显,这辆车就是造成堵塞的原因。

你这辆车什么时候能拖上来?

首长,报告一下,具体的时间我也没法确定。这辆车太重了,我们可不敢保证啊。

廖政国瞧了瞧正在拉车的干部,接着转过头又问道:“要是这辆车一时半会儿拉不上来可咋整?你瞅瞅,天马上就要亮了,后面的部队还排着长队,他们没法通过可如何是好?”

说话之时,不远处又传来了爆炸的声响。廖政国抬眼望去,只见一架美军飞机朝着不远处投下照明弹。作战经验丰富的廖政国马上意识到,敌军或许已经发觉我方部队正在转移。

他对着那位干部大喊一声:“别再拖了!马上把这门炮推下去!”

干部一听,连连摆手道:“这可不行啊,首长。一门炮丢了的话,我们是会被处分的啊!”

“你尽管推就行,出了事我担着!”

对此,这位干部仍有些迟疑。

廖政国旁边的参谋对那位干部讲:“你尽管推吧,放心,不会有人责怪你的。”

听到这话,这名干部马上指挥众人弃车。随着轰隆一声响,汽车朝着山谷翻滚而去。尽管损失了一辆炮车,但廖政国的果决让整个部队的人员得以保全性命。

1953年廖政国归国后,晋升为20军军长。在那之后,他先后担任上海警备区副司令员、舟嵊要塞区司令员、上海警备区司令员等职务。他一生兢兢业业,为国家奋斗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。